中国近代古典人物画三杰之李耕
来源: | 作者:何清平 张丽 | 发布时间: 2020-11-04 | 584 次浏览 | 分享到:
李耕(公元1885-1964年) 原名李实坚,字砚农,号一琴道人、大帽山人,出生于仙游县度尾镇中岳村一个民间绘画世家,历任福建文史馆研究员、福建省政协委员、仙游县政协副主席,中国美协会员、福建美协副主席。


李耕(公元1885-1964年)  原名李实坚,字砚农,号一琴道人、大帽山人,出生于仙游县度尾镇中岳村一个民间绘画世家,历任福建文史馆研究员、福建省政协委员、仙游县政协副主席,中国美协会员、福建美协副主席。



李耕从事艺术实践六十多年,擅长古典人物,尤精仙佛、高士,兼涉山水、花鸟。他作画笔法超脱老练,形、神、韵三者兼备,独树一帜,享誉海内外。其画气势雄健,挥洒自如,形成“李耕画派”,素有“南李北齐”之称。其古典人物画作品,笔力苍劲,造型洒脱,构图新颖,形神兼备,寓意深邃,自成一体。1925年,《弥勒佛》等作品参加“东南五省画展”,被评为第一名。同年,与名书画家李霞、陈子奋等在福州创办福建省现代史上第一个艺术团体——龙珠画社。1928年,《弥勒佛》、《东坡笠履图》、《秋雨归帆》等作品在中法绘画联展中被评为第一名,徐悲鸿为此在《申报》发表画评:“有以奇拙胜者,首推李君耕,挥毫恣肆,可以追踪瘿瓢,其才则中原所无。”1959年成立李耕国画研究所,自任导师,培养出一大批国画人才。同年为人民大会堂国宾厅绘制了巨幅屏风画《松青鹤白东方红》、《松鹤遐龄》等作品。



李耕先生在绘画、古文、诗词、音律、雕塑、书法等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。他的画作立意深、构图奇、结构简、运笔刚劲雄浑、形神兼备、豪放不拘的独特风格。


 李耕先生擅于画佛象,但他画佛的立意不在佛;而是巧妙出通过神话的传奇性,画出体态各异喜怒哀乐不同的人物形象,从而深刻地折射出现实生活中的善恶美丑,寄托了画家自己刚直鲜明的爱憎,是人格化了的佛。他塑造的佛像多贫窭而不颓废,端庄而不贵丽,倔强而不孤高。他画的佛像中有不少是嘻嘻哈哈,但都乐观向上,是一幅幅绝妙的幽默画。



李耕先生用笔用墨上气势雄健,挥洒自如,那变幻无穷的笔墨,多从塑造形象的需要而来,或因画面整体的气韵和美感的需要而变幻。他那奇特而不狂怪,险绝而寓有平稳的布局,显示了李耕先生经营布势的娴熟本领。他画屈原,李白、苏东坡、关汉卿等历史人物,对特定社会内容,人物内在精神气质着意刻划,往往把他们的忧愤、深沉、豪宕、傲岸等神情,生动地表现于纸上。



一幅之内疏密、宾主、繁简、聚散、曲直、刚柔、巧拙、藏露等的对立统一,无不灵巧相生。



李耕的代表作有著名的《仙游四大景》、《东坡笠履图》还有《画论》和《根精舍》等绘画理论著作。


  李耕先生那借古抚今的艺术理念;集山水画与人物画为一图的表现手法;亦工亦写、工写互参的表现形式;审美上讲究以书入画,要求“画必须有书卷气”;寓夸张于变形之中,注重“画佛三千喜典型”,那闲逸、超脱的造型能力和挥毫恣肆的笔墨,夸张有度、变形有方、随心所欲又形神兼备的艺术特点,无不令人心驰神往,叹为观止。